小學二年級以前,我的學校只有名稱沒有地址,教室在香山運動場旁,現在堆滿老舊體育器材的大型倉庫裡。長桌、木椅、名牌、四百公尺的大操場;烈陽、單槓、桑椹樹,連技藝都是片段的。一次我偶然路過,幾乎找不到丁點殘留的孰悉。
新校舍落成了,座落在公道五退輔會旁,一切都是新的,包括那個清澈、乾淨的大型游泳池。因為學校的特殊性質,三不五時便有記者來採訪,坐在教室後頭拍攝上課情形。我們近乎崇拜地看著主任在大型螢幕上宣揚高的教育理念。木頭地板,每間教室都有的四十五度角溜滑梯,體育館內八個新得發亮的籃球框,大禮堂內每個月都有不同的活動-感恩晚會、合唱比賽、直笛比賽、啦啦隊比賽…我每項都參予到了,在畢業那天,我真的以為這間充滿笑聲與理想的學校會一直傳承下去。
六年了,我沒有再回去過,一切的種種卻不斷傳進我的眼裡。主任的剛愎自用、和校長的爭吵、資金籌措不足、教職員爭相請調,一直到最近它宣布停止招生,再過五年這棟校舍另作他用…。看著公視猶不時播出的紀錄片,不禁感到一陣淒涼。怎麼會走到這一步呢?興辦學校十分不易,不像連續劇裡黑白分明,只要打倒壞人就會成功,理想終需和現實妥協,愛情和現金孰輕孰重?幾個久沒聯絡的同學相約考完試後再回去看一眼曾經走過的痕跡。
走在人生的道路上,有時像鉛筆的一端不斷地書寫著,卻不時地被另一端的橡皮擦擦掉了。明年,我們將迎向一個更大的校園,驀然回首,有些東西已是船過水無痕,我們仍需不斷地走著…。
梁心瑜(高中閱寫精進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