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大學生試寫好文 - 99年指考 應變 (鄭筱蓉)

    應變,是面對意料之外的變局來臨時仍能正確解決困境的處理態度。在我 們生活週遭,許多可怕的事情來得突然,往往令人措手不及,那時的我們究竟是以冷靜思考來面對一切,還是手忙腳亂、慌張地顫抖著說不出話來?如果能夠在遭遇 意外困境時處變不驚,將自己平日所學到的處理方式展現出來,使得危機有了轉機,救了他人的一條命或使他受的傷害降到最低,這時我們就可以看到應變能力的重 要性了。
    在我小學二年級時,一天夜晚因為肚子餓,開心地掀開一碗泡麵的紙蓋,將它放到臥室三層櫃上的飲水機處,準備沖泡出一碗香噴噴、熱騰騰的泡麵,可是那時我的個 子矮小,飲水機的高度還比我高出一顆頭呢!自然那碗泡麵也是我拼命向上伸長了手才能捧下來好好享用的。還記得那時我小心翼翼地捧起裝滿了熱水的泡麵碗,過 熱的溫度以及手的力氣不足一時手滑,使得那碗熱呼呼的泡麵硬生生澆淋在我的前胸。好燙好燙!灼熱的疼痛使得我哇哇大哭,那時我們住在伯父家的三樓,哭叫音 量之大也引來了樓下的爺爺及伯父的關注。

    原本媽媽在三樓外陽台手洗衣服,她一聽到我哭嚎的聲音,馬上衝進臥室來抱起我跑到她洗衣服的陽台,那兒正有一大盆她準備沖洗衣服的乾淨清水,媽媽將我放到大 盆裡浸泡著涼涼的水,以舒緩我的不適。根據後來媽媽告訴我的,我泡在水裡時,她不敢將我的衣服脫掉,因為很有可能胸前那一片被熱水燙到而脫離的皮膚,會隨 著衣服一起脫離我的身體,真令人一想到就害怕!泡在水中,我還是一直哭泣,媽媽在一旁安撫著我,聽到哭聲的爺爺及伯父也奔上樓來看看到底是發生了什麼事, 他們討論著該怎麼處理燙傷,爺爺說要拿樓下冰箱中的雲南白藥來塗在燙傷的地方,於是在我浸泡水中十幾分鐘後,當前胸已經不再那麼灼熱疼痛時,媽媽抱著我回 到臥室床上,替我脫去濕淋淋的衣服,塗抹起雲南白藥膏再穿上衣物。隨後開車載我去醫院急診室,醫生指責地說傷口不應該擦上那些藥膏,叫護士用棉花棒一一擦 掉,才開始幫我治療。

    小時候電視上有沒有宣導燙傷處理步驟是「沖、脫、泡、蓋、送呢」?我已不記得了。可是媽媽當時聽到我的哭嚎叫聲後減緩我痛苦的步驟,其實很符合那個口訣。媽 媽當時雖然也會驚慌,但是又盡力保持鎮定,爺爺提議塗藥是錯誤的,但至少媽媽前面的處理方式都是正確的。在後續看醫生的過程中,醫生曾說我可能要穿上處理 燙傷的特製衣服,幸好後來不用。因為媽媽的應變能力以及平常累積的知識,使得她的女兒可以免除燙傷留疤、穿燙傷衣物的惡夢,這使我十分感謝媽媽。如果媽媽 那時看到我胸前淋到熱水,馬上將那件上衣脫掉,現在的我會怎麼樣呢?

    幼年的經驗,如今細細思索,我發現遇到突如其來的意外時,要能夠應變其實需要具備許多能力,不僅平日就要多增加危機處理方面的知識,在腦中建立正確資料庫,以備不時之需(如上述的「沖脫泡蓋送」口訣),當意外真的來臨時,也必須能夠控制自己的情緒,讓自己先冷靜下來,這樣才能讓自己或是請他人一起完成正確處理的步驟,順利幫助自己或他人脫離危機。

    在國高中時,學校課程會教導地震、火災或遇到有人溺水、昏迷時的應變措施,可是有些同學會認為「我才沒那麼衰,怎麼會遇到呢?」而不太理會消防隊員或老師在教什麼,但一遇到危機時,說不定他們教授的口訣會救了我們一命。無論是遇到有人昏迷時的CPR急救法、有人被食物噎到時該使用哈姆立克法,或是使用滅火器的口訣是「拉拉壓」,甚或是地震演習破除了我們直覺認為地震時要躲在桌子底下的錯誤概念,這些都是在培養我們的靈機應變的「撇步」啊!

    如果應變能力的提升,能夠幫助更多人,去學習這些危機處理的智慧,我們何樂而不為呢?


清大中文 鄭筱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