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一個也很熱門的標籤,就是「珍惜」。珍惜母愛、珍惜友誼,珍惜身邊每個人事物……。
我很早就學會對這些勵志小品感到厭煩,尤其是這種「珍惜文」最讓我不屑一顧。大概是因為我覺得文章中的主角多少有點活該吧。要好好愛你周遭的人,這麼理所當然的事,難道是一定要等到朋友因背叛離開、情人因冷漠放手,甚至是體會子欲養而親不在的悲痛才能理解的事嗎?當時的我如此想著,伴隨著一點自以為有珍惜美德的驕傲。
但我錯了。小六班導的病耗,一巴掌打碎了我的自以為是。
小學六年級的班導,是一位溫柔且安靜的女性。記憶中,她總是像媽媽一樣,耐心的一個個檢查我們的功課,幫著處理班上的糾紛……。當時我們非常任性且幼稚,對於這樣一位老師,總是有多意見。我們嫌她古板,嫌她囉嗦,把她苦口婆心的勸告當耳邊風……。我們沒有注意到,我們這樣自我、無理行徑帶來的勞累,已經磨盡了她的笑容,她的體力,還有她的健康……。
當她向我們道歉,不能再帶我們時,我的腦筋整個一片空白……。那個哭笑不得的看著我們胡鬧的班導,已經再也回不來了嗎?來不及說出口的道歉和感謝,突然鮮明得刺痛,化成眼淚流下……。啊,原來我也像那些文章中的人一般啊,不懂珍視,把別人的好意當空氣,直到失去了心中的後悔才大肆喧囂。我一下子好羞愧,原來一直以來我自認為天經地義的事情,其實我都做不到嗎?其實我是直到現在才了解嗎……?
知道和實踐,永遠都是兩回事。
小時候的無知與自大,終在這痛苦中洗去,變成真正烙在心上的理解。珍惜身邊每個愛你、關心你的人事物,是我在成長過程中明白的一件事。
楊海若(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