喧鬧的教室中,總是有個背影在老師上課時間認真做筆記、不斷舉手發問,下課時也纏著老師不放,直到將不會的問題了解,才會心滿意足的回座位,我從這位同學身上學到勇於求知的心。
這位同學在班上總是獨來獨往,自己在座位上準備著下節課的考試、課程,從來不管教室發生了什麼事,彷彿周遭的一切都跟他無關,像個隱形人在自己的座位上看書。上課鐘響起的那一刻,他如同一隻發現獵物的老鷹,雙眼專注地看著黑板,仔細得抄下老師所講的任何一個字,一旦有不懂的地方,就會舉手問為什麼,直到弄懂了才會將手放下,由於搭的求知心極為旺盛,導致上課有一半的時間都在聽他問得為什麼和老師的回答。
這位同學因為求知心的特質而引起班上許多人的不滿,大家認為他只是在裝模作樣,為了得到老闆的讚賞;他所問的問題只是在鑽牛角尖,不想面對自己的錯誤。大家開始否定他的努力,開始嘲笑他如此努力,成績依舊那麼差;開始在他問問題時打斷他,但他都不把這些舉動當一回事。起初我也和大家一樣,認為他的求知和努力沒有用,想勸他放棄,但後來我發現他是如此的努力,問問題的心是如此的真誠且單純,不論是什麼時候,他都是認真地看著書,漸漸的,我受到了他的感化,開始學他勇敢問問題,開始學他認真的看書,開始學他擁有一顆勇於求知的心。
當每個人還是小孩時,最常說的就是「為什麼」。他或許和愛迪生一樣,擁有一顆單純且勇於求知的心,即使會被當成笨蛋,但還是堅持把不懂的問題弄懂,或許就是這種堅持,愛迪生才能發明出電燈,照亮全世界,那我們又有什麼權利剝奪這位同學問問題的權力呢?因為這位同學勇於求知的心,使我也可以勇敢的問問題,擁有想將一切事物弄懂,勇於求知的心。
顏允彣(國中進階)